收藏本站  |  水生所  |  中国科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队伍 > 学术委员会
李元广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6-08  |  【打印】 【关闭】  |  浏览:

基本情况:
        1966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和县,中共党员,973计划能源领域微藻能源项目首席科学家,2级教授,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生化工程研究室主任,生物化工专业与生物工程专业博导。
        1994年3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生物化工与食品化工研究所。 
        曾任华东理工大学生化工程研究所海洋生化工程研究室主任、华东理工大学海洋生化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主任助理、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兼职教授。 
        兼任“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中国环境增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湖泊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微生物生物技术分会”理事。
        兼任“中石化生物燃料和生物化工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科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科院生物能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工业生物系统与过程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浙江省嘉兴市首批科技领军人才,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发改委产业化专项及国家奖评审人。
        近20年来持续专注于微生物杀菌剂创制与产业化及微藻培养与微藻能源(固碳)方面研发工作,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 
        目前所领导的创新创业团队过百人(其中学校编制的教工7人),正在将独创的相关技术推向大规模产业化。

学历:
        1982年9月~1986年7月合肥工业大学无机化工专业本科生 
        1986年9月~1989年7月华东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生 
        1989年9月~1994年3月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助教博士生 

工作经历
        1989年9月~1992年7月清华大学化工系政治辅导员
        1994年8月~1995年4月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生物工程学院助教 
        1995年5月~1997年5月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 
        1997年6月~2001年4月华东理工大学生化工程研究所 
        海洋生化工程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2001年5月~2006年12月华东理工大学海洋生化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 
        2007年1月~目前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生化工程研究室主任、教授 

研究经历:
        1995年5月以前主要从事固体发酵、石油发酵方面的研发工作,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1988年2月-1989年6月)以硕士研究生身份和清华大学(1989年9月-1994年3月)以博士研究生的身份,参加过7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1995年5月进入华东理工大学以来,主要致力于海洋生化工程这一新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同时在华东理工大学率先开展微生物农药和微藻培养方面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所负责研究团队的科研工作是以生化工程技术为基础,将其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的相关应用领域,针对所涉及领域的特点,对其中存在的生化工程问题进行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和商品化开发工作。在研究工作中始终坚持“实践-理论-实践”及“市场-质量-成本”的理念,研究和开发工作所涉及的生物技术相关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如下4方面:
        (1)微藻生物技术领域:微藻能源及CO2固定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光生物反应器及微藻培养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微藻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微藻分子生物学;
        (2)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领域: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微生物肥料的创制与产业化; 
        (3)海洋生物技术领域:海洋微生物及微藻活性物质分离提取; 
        (4)发酵工程领域:微生物发酵工艺优化与放大。
代表性科研成果:
        近年来李元广教授在海洋生化工程、生物农药、生物医药产品工程方面均已取得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成果,部分已实现产业化。简况如下:
        1.微藻生物技术方面 
        (1)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微藻高密度培养与养殖过程在线检测技术”被认定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成果(被收录入《“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成果选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年))。 
        (2)在国内外首次发展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和微藻培养热模试验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光生物反应器及微藻光自养培养工艺的优化与放大方法,并发表了第一篇SCI论文。
        (3)在国内外独创了微藻培养领域的一项崭新平台技术——“异养-稀释-光诱导串联培养”,该平台技术于2010年入选首批“嘉兴市领军人才”计划。获得嘉兴科技城3000万元、4000m2实验室、3000 m2厂房及25亩土地的支持。该技术从发明到完成工业化放大试验,历经十年终于可成功用于生产,解决了制约微藻产业发展的低密度低品质培养这一瓶颈问题,在国内外微藻领域引起巨大反响。
        (4)应用该技术培养雨生红球藻高产虾青素的生产工艺已取得重大突破(异养培养规模已从50L发酵罐一次性成功放大至15吨发酵罐,已在云南选址建厂,有望在近年实现产业化,彻底取代传统光自养培养模式。
        (5)绘制了国内外首个淡水能源微藻——蛋白核小球藻(广泛用作食品的工业化藻种,2012年被我国批准为新资源食品)的全基因组图谱,藉此成功实现了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近期有望和美国本土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以实现产业化。 
        (6)创造性地开发出“集系列高附加值微藻产品、微藻能源与微藻固碳的一体化”技术,并完成中试,有望在国内外首次实现微藻能源和微藻固碳的产业化。 
        2. 微生物农药创制与产业化 
        在微生物杀菌剂创制与产业化方面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雄厚的综合实力。我国目前已登记的微生物杀菌剂所用生防菌种共计有9个,其中的2个是由本人所负责的团队完成且均为国内外首创,且其余7个生防菌种的微生物杀菌剂均为国外产品的仿制。具体成果如下:
        (1)创制了国内外第一个以类芽孢杆菌属菌株为生防菌的多粘类芽孢杆菌系列微生物农药。 
        (2)创制了国内外第一个海洋微生物农药---海洋芽孢杆菌系列微生物农药(特别适合于盐渍化土壤,已于2014年10月获得原药及制剂的农药正式登记证,实现产业化)。 
        3. 生物制药方面
        S-腺苷甲硫氨酸(SAMe)是一种重要的生化物质,在医药(抗抑郁症药物)和保健品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国家“十五”攻关项目支持下,所领导的课题组在SAMe产业化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完成10m3发酵罐的工业化试验,获得新药证书,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附件
李元广.jpg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鄂ICP备050003091
地址:武汉市武昌东湖南路7号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80839